在美国宣布对16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后,8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了对等规模的关税措施,将对石油、钢铁和汽车等160亿美元美国输华商品加征25%关税。双方新关税都将于8月23日生效。此次中方征税清单上共333个税则号,其范围涉及冶金原材料,包括煤、航空煤油等能源产品、基础化学品,各类大中小型车辆,自行车及配件,光纤,核磁共振等产品。这场针锋相对的战斗迄今并未抑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据8月8日中国海关统计,7月,中国进出口较此前数月有不俗表现。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万亿元,增长12.5%。其中,出口增长6%;进口增长20.9%。这与前几个月有了较大提升,以人民币计价,4月出口同比增长3.1%,5月出口同比增长2.8%,6月是3.1%。这是7月6日美方开启第一轮关税措施(即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中方即时反制之后的首次进出口统计。中国7月进出口回升,除了外部经济环境尤其是美国经济前两季度的强劲回升以外,中国经济回升也带来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主要国际机构对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率的预测仍保持相对乐观。根据世贸组织统计数据,今年前4个月,全球70个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合计出口、进口值(按美元计价)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而对比1~7月中美双边进出口与今年上半年的状况,中美双边贸易在持续走弱。据海关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长5.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同)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6月对美出口增长3.8%,增速下降23.8个百分点。前7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2.29万亿元,增长5.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7%。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1.66万亿元,增长5.6%;自美国进口6250.1亿元,增长4.3%;对美贸易顺差1.04万亿元,扩大6.4%。一般贸易政策对海关统计数据产生影响,要等3~6个月之后。7月进口的回升,包括中美贸易摩擦互征关税的预期下,企业抢出口、部分国际大宗商品(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等因素;出口回升,原因则为抢进口、人民币汇率自3月起对美元下跌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