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起,日本正式终结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这一政策的调整,将对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化工、纺织企业产生明显影响。日本自1980年起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是关税优惠幅度最大的普惠制给惠国。2018年12月,日本财务省正式宣布重新调整“特惠关税”制度的对象国,将中国、墨西哥、巴西、泰国和马来西亚5个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关税减免名单中剔除,这意味着中国对日出口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以浙江为例,日本是浙江外贸出口的第三大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据杭州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对日出口837亿元人民币,当年杭州海关共为浙江输日产品签发普惠制证书24569份、货值61亿元人民币,可享日本关税减免约1.8亿元人民币。主要签证产品为化学工业品、塑料制品、水海产品、钢铁制品、肉鱼制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等。之前输日普惠制关税优惠幅度平均约为3%,普惠制待遇取消后,输日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将上浮约3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上浮超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输日产品中纺织品、鞋靴、伞和箱包等在日本进口市场占比约60%。4月1日后,日本依然保留给予越南、印尼、印度等国的普惠制待遇,这些国家产品价格竞争力增强,我国的出口产品面临激烈竞争。此外,在华日本公司投资策略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日资企业在我国设置生产基地,采购国内原材料制造产品后返销日本,关税成本的提高或将使得日资企业重新考虑全球生产基地配置,取消在华扩大投资的计划。对此,企业一方面应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逐步摆脱价格优势依赖;另一方面,要继续充分利用原产地优惠政策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