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刘强东谈了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强调了996现象中所包含的积极价值。的确,每一个创业者肯定都有过比996更严酷的拼搏甚至挣扎,公司九死一生,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拿生命拼出来的。他们信奉这样的极限奋斗,事业成功强化了他们的这种人生观。客观说,中国这样向前奔跑中的大社会需要那些人身上所体现的拼搏精神,也需要更多工作忘我、在超长时间的付出中乐此不疲的奋斗者。没有他们的敢打敢拼、在一段时间里敢把休息所意味的常识性好处也赌上去的精神,中国经济很可能就会失去非常宝贵的锐气和牵引力。不过我们坚定地认为,996不能够成为职场的普遍号召,即使在一个由长期缺少休息的成功者所领导的公司内部,它也不应成为管理层大力推动的价值取向。一个大公司的竞争力如果建立在员工们效仿领导者普遍996的基础上,是不应该的,这有违《劳动法》的基本精神,应当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高度注意。公司负责人、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权利不同,义务也应有所区分。公司高管们怎样高强度地工作都可以,因为他们有真实的选择权。但是员工们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公司不应要求他们向公司奉献与负责人同等的忠诚和付出,因为他们同公司利益连结的紧密程度和得到的报酬,与负责人及高管都不同。我们认为,舆论场这一轮对996的批评有其积极意义,这也是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理解和追求。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其实包括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更加文明、人性的劳动时间安排。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做更好的平衡,不因前者而完全牺牲掉后者,这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得到不断强化的大众化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