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厂动工到首批整车进入门店,从一片空地到具备制造能力的工厂,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创下全世界最快整车厂建厂纪录。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每一个流程都达到速度极限,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奇迹。她欣喜地发现,伴随中国营商环境持续的改善,“上海速度”正变成中国普遍速度。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特斯拉的中国故事不是个例。日前,在财政部、北京市政府与世界银行联合主办的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获得众多国际机构、跨国企业的点赞。与会人士指出,希望各项举措能够落到实处,对标全球最佳,以更大开放和改革力度推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
(中国贸易报记者 刘禹松 摄)
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系统的、深刻的自我改革。北京能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得益于我们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不懈努力和实际行动。”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在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讨会上表示。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两年来,北京共有88项改革被世界银行采纳,尤其是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等三个指标排名进入全球前20名,从而助力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王红介绍,近年来北京十分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王红介绍,近年来北京十分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统筹协调,形成全市齐抓共促的改革格局。北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长工程,建立起市级改革协调推进机制;
二是坚持锐意创新、率先探索,强力推进改革。两年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 、2.0、3.0版系列政策;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难题,精准推进改革。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全封闭式项目管理模式;
四是坚持一抓到底,提升企业获得感。北京始终把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改革的成效也随之而来。两年来,北京市审批环节精简比例达32%,审批时间压缩比例达64%,全面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2000余亿元,营商环境改革措施降低企业成本约70亿元。在减税负方面,北京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今年前8个月,新增减税降费1368亿元,企业和个人普遍得到实惠,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近1800亿元,进一步激发了民营经济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在开办企业方面,北京在全国率先将开办企业由7个环节压缩至1个环节,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至1天。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北京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王红说。
据了解,今年1至10月,北京市存续企业162.78万户,新增外资企业2538家,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711.03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6.4%、27.3%、69.2%。
王红表示,未来,北京将对标国际前沿和国内最好水平,争取在推进“一网通办”、建设综合窗口、落实“四减一增”、实施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务科技水平、推进法治保障等重点指标、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为中国乃至世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出有益探索。
中国贸易报记者 刘禹松 摄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需久久为功
“近年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推动全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助力我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从去年的第46名跃升到今年的第31位。”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在第二届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讨会上表示。
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海市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许昆林介绍了上海优化营商的经验做法。
首先,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出“四个集中一次办成”,推进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重点区域建设项目集中验收。
其次,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建成“一网通办”总平台,接入203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行政审批全覆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再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国务院批复的两批163项改革任和浦东新区35项自主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同时,在浦东新区探索开展“一业一证”改革,把一个行业准入在政府侧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企业侧的一张许可证。
从次,优化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一方面,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激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上海市“企业服务云”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企业提供普惠制、精准性、兜底式服务,解决企业关于政策找不到、看不懂、难操作的问题。
最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搭建了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以专业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以更加高效的“管”与更加优质的“服”,促进了更大力度的“放”。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前面还有30个国家和地区比我们做得更好。”许昆林表示,上海将坚持思想不松、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原则,在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的新亮点、新标识,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为我国营商环境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营商环境改善 企业颇有获得感
旷视科技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北京、在海淀、在中关村,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营商环境政策的连贯性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
在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工商界平行论坛现场,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蒋燕表示,自己见证了北京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并且受益其中。
旷视科技是一家成立8年的人工智能公司。蒋燕介绍,2011年企业成立之初,人工智能并不能如今天一样被人们所熟知。作为一家初创的新兴企业,这使得旷视科技在当时无论是融资还是商业化落地都困难重重。但随着北京市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海淀区中关村管委会主动登门,从服务机制、园区配套、成果转化、产业配套、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开始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支持。在她看来,针对企业遇到的一些瓶颈和提出的诉求,政府总能够以“真情实感、真刀真枪”地来支持企业。
“在海淀,政府给予我们企业一个服务包,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共建新型伙伴关系,做企业创新合伙人。这句话也真真切切地反映在了企业和政府每个部门打交道的每一项工作中。” 蒋燕说。2018年11月,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在旷视科技调研过程中,亲自将这一服务包送到企业手中。据了解,服务包根据企业定位提供普惠的政策集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针对企业设立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及需要协调帮助的困难,依法依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而这也已经成为北京营商环境提升的一项创新举措。
“我们庆幸扎根在北京、在海淀、在中关村,这里是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一片沃土,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高地。” 蒋燕说。
在当天的论坛现场,除了科创类企业以外,作为国内传统行业的代表,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也表示,中国营商环境的近年来持续改善让企业受益良多。“2019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仅此一项每年就为蒙牛集团节约资金1亿元。” 李鹏程说。
李鹏程介绍,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对中国乳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不少高附加值原料的成本不断上涨,但终端产品的价格却并没有提升。这让企业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为此,在有关部门推动下,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把苜蓿草排除在中美加征关税。李鹏程表示,“中国是牛奶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地位将进一步提高。我希望与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推进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更好的产品来到中国。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我们相信国家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中国贸易报记者 刘禹松 摄
国际工商界点赞中国改善营商环境
“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令人瞩目。长期在营商环境方面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西兰,愿意与中国分享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也愿意学习中国的创新作法。”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为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来自美国的嘉宾感受到了中国营商环境的进步。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艾伦说,“我们在2019年的调研报告中提到,90%的美国公司都希望继续在中国市场上成长,美国公司对中国市场非常感兴趣。”
中国日本商会从2010年以来每年都收集相关资料并发布白皮书。中国日本商会会长、三井物产专务执行董事小野元生观察到,他们以往写在白皮书中的一些建议在即将实施的《外商投资法》等法律中得以体现,他认为,“中国正在出台很多好政策,日本企业都认为中国市场非常有前景。近年来,日企来华投资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马士基(中国)总裁彦辞说:“根据世行的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已经有了改善,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跨境贸易水平,欧洲企业也能够和中国企业在公平、公正、开放的环境中竞争。”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博纳说:“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尤其是今年金融开放的力度出乎我的预料。”
和其他外方嘉宾相比,因上海超级工厂快速建成投产而一直是媒体焦点的特斯拉,对上海乃至中国的营商环境改善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过去这几年,我们在中国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提升。大家都知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厂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目前全世界建成投产最快的整车厂。我们今年1月在上海举行了开工仪式,11月上海产的特斯拉已经进到中国的门店。”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介绍说,“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被问到,这一切怎么发生的,秘诀是什么?我觉得秘诀是,一方面是特斯拉有自己的节奏,我们都是以小时来计算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绝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工厂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和政府保持了非常密切的沟通,政府给了很多流程上的创新和鼓励。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案例,展示了企业和政府应该怎样去互相配合。”陶琳还说,上海方面表示,这将不是特斯拉所特有的待遇,将是所有在上海投资企业所享有的待遇,“上海速度”将成为普遍现象。
展望未来,陶琳提到,中国在特斯拉发展版图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市场可以承载更大梦想,未来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
营商环境如何向更高水平看起
在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跃居第31位的背景下,如何继续找差距、补短板、向全球最佳水平看齐?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秘书长艾德明(Danny Alexander)盛赞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监管的透明度和预期性在增强,说明中国在不断地向先进国家看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
中国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对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和释放内需潜力产生积极作用。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正式对外发布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中国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等大幅增加。另外,今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经济新动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三分之一,经济结构呈现加快优化升级的良好态势。
与会嘉宾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让经济发展受益,中国可以做得更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部分指标上,中国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完善企业破产制度。他说:“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的阶段,我国的破产退出程序须不断健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在于实现竞争中性原则,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这可能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下一步。”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国别业务主任艾卡思(Sebastian Eckardt)认为,营商环境的好与坏难以用几个指标或数字界定清楚,背后更重要的是制度性安排的创新,“比如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贸易便利化水平等。中国已经在往更好的方面去努力,《外商投资法》即将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