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指出,中国将扩大合作空间,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同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成果。这体现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我国秉承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及一直贯彻建设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的决心,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一直在努力推进,坚持利益共享。其中,本届服贸会致辞上提出的“同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成果”深刻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精神,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信息共享,中国切实解决“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的难点和堵点,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践行人类社会同命运、共发展的伟大实践。随着“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发展是当前阶段的重点,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信息技术应用增多的趋势。中国“十四五”规划中也指出要推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
服务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亮点,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服务贸易类别多样化发展。过去服务贸易主要分为三块业务——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现在从传统服务贸易向新型服务贸易创新升级,服务贸易中的电信、科技、文化、医疗、金融、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此外还涵盖建筑工程等众多领域。根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546.7亿元,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的57.9%。发展“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可以在文化交流、旅游、招商投资、科技创新与孵化服务等行业探索更多合作机会。
二是服务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全球疫情加快了可数字化服务贸易的发展。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服务进出口6617.2亿美元,同比下降15.7%,但降幅低于全球3.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可数字化服务出口占比超过50%,数字内容出口迅速扩大,中国连续7年稳居全球服务外包第二大承接国。数字技术发展应用将极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特别是服务业的贸易成本,很大程度改变了服务不可贸易、难贸易的局面,可数字化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比重不断增多,是未来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服务贸易机制平台较快发展。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15个国家建立了贸易畅通工作组,此外还建立了14个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积极发展“丝路电商”,与22个伙伴国推进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建设。2021年8月26日起,我国首张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施行,建立健全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已逐步构建和完善。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孕育服务贸易合作新契机。在疫情时期,中国仍坚持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展会,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正是意识到服务贸易发展的新亮点、新趋势和新契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贸易合作空间的潜力较大,尽管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普遍相对落后,但是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时代,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因此,抢占发展先机、扩大合作空间是发展中国家参与新的全球治理与经贸合作的重要实践,中国的5G技术确实可以为“一带一路”国家带来发展新动能。“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不仅可以支撑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还可以为沿线国家人民提供更多直接交往的机会,促进“一带一路”地区的产业全面发展。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在数字音乐、影视、游戏、动漫、电子出版等文化服务领域,保险与养老金等金融服务领域,平台类APP与软件等信息科技服务领域以及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物流等服务领域都可以展开深度贸易合作。中国坚持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金钥匙”,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问题,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同抓住机遇,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