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国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联合举办《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两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研讨会。会上发布的《蓝皮书》认为,未来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
据了解,世界一次能源发展经历了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历程。随着“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中国也将面临从以石油、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向天然气、非化石能源过渡的发展过程。所以,全球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次能源发展历程和格局,对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蓝皮书》介绍说,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开始于2014年,政府提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大方向。2016年至2018年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提升阶段,其间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规范,包括信息公开、管道运输价格监审、管道运费的定价机制等。2019年至2020年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阶段,政府出台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成立了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明确了剩余能力测算规定等,为“十四五”时期的市场化改革落地做足了准备,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落地实践期。“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试运行,预计中国政府还将出台具体有效的监管规则和操作规范,推进油气管网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因此,在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下,中国天然气市场将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受“碳中和”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双重利好因素影响,清燃智库预测,天然气将赢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其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持续提高。长远来看,天然气与非化石能源互补共存的可能性较大。